5月20日下午,材料学院第58期修身讲坛在嘉锡厅成功举办。此次修身讲坛邀请到德化柴烧协会艺术顾问周冀林老师为在场同学讲解柴烧文化。周冀林老师将此次修身讲坛的主题定为民族之光。
比起不易保存的国画,瓷器则以其名声在外国人眼中大到冠于国名的身份吸引周老师的注意。提起为何踏上烧瓷这条路,周老师说只因一次偶然的瓷器鉴赏经历,让他惊叹于瓷器的精美雅观,也同时可惜于传统文化的无人继承。烧瓷的方法有很多,所谓角度不同风景不同,而柴烧这一门艺术更是令他无法自拔,他才想发扬这门国粹。
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周老师认为它们的关系就好比道教中的自然造化,无法刻意为之,而衡量柴烧作品的好坏在于其表面是否具有比较细微且丰富的变化,因此漂亮精致的自然落灰釉也只能是自然形成的。
谈及柴烧对于周老师意味着什么,他回答道,柴烧对于他来说是人生大爱真善美的感受,是追求艺术的征途中享受到的愉悦,它更像是周老师在艺术路上的另一伴,晚年余生偶拾柴烧,正如天之助他有机缘另生爱情,重现青春。
在提问环节中,陶协的一位同学问道:“如何才能让中国的陶艺重返巅峰”,周老师不假思索地回道:“创新!只有不断改进工艺中的不足,才能让陶瓷的表面更加光滑,图案更加好看,陶艺才有新的活力。而人生的很多事在达到瓶颈后,也只有创新,才能迎来新的转机”
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快要接近讲坛尾声时,周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话:升天的随风而去,升华的落地永恒。随风后人渐忘,落地后人传承。如果有一天能将我升天的飞灰降附在升天的永恒之上,哪怕留下只是泪痕,也足以让心灵闪光。
周老师分享亲身经历,将柴烧中的小道理深入人心。此次修身讲坛也至此结束。感谢他给我们带来艺术的熏陶,和对各位同学的祝愿,相信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深诣此道,有机会也能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学院新闻中心 陈鍠)

